徐  希  的  藝  術
                                                                                                                                                                                                                                           轉載;藝術家雜誌   275期   1998/04    作者:丹尼斯.韋曼文/潘一禾譯
 
描述: 橫貫公路1965
 
當一個在本土文化和傳統風格薰陶中成長的藝術家嘗試將傳統與異域文化兼容並蓄時,其結果往往使他在觀念和形式上獨樹一
幟。但更多的情形則像生物學中的稼接一樣.不僅沒有產生新的品種,反而退化變質而引發刻意的矯情之作,或離奇的怪誕風。
只有極少數的稼接是可行並取得成功的。這種成功使一種傳統的活力自然地順著另一種基因的莖脈滋育那個眞正共享兩種養分
的果實,從而促成一個全新而獨特的創造物。這種創新蔑視那些藝術批評家們駕輕就熟的分門別類,凌越於各種傳統規範之上
。生於中國來自中國的風景畫家徐希,就顯示了這麼一種廣採博蓄的藝術敏感性。由於始終將自己置於既忠實於中國畫論又不
爲之所限,力創自家之風的挑戰之中,徐希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獨一無二的視覺地。
 
徐希的成功,在於他在不同時期對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藝術所作出的各種融會貫通的嘗試,以及這些嘗試不同於其他藝術
家的獨創性。一九四O年生於中國南方文化名城紹興的徐希,曾立志從事自然科學研究。雖然在廿歲那年他放棄了這雄心以及
他曾研讀過的數理化學,但早年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構成了他今天作品的另一層功底。他的創作總是體現出一種在科學觀念影響
下形成的、對整體效果的有把握的控制


一九六O年,徐希在一位中學繪畫老師的鼓勵下報考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徐希是這個班上最年輕的學生之一,但他卻獲得了這
所附中的最高獎賞,四年後他被直接保送進了大學部。他的第一事業是版畫,故很快就掌握了木刻、銅版、石版等技巧。廿二
歲那年,徐希在報上發表了自己構思大膽的處女作,立即引起全國性反響。出於對藝術技巧的不懈追求,他曾前往地區醫院學
習解剖學,並不斷來往於鄉村田野,對景寫生。版畫色彩上黑與白的強烈對比、結構上對力與度的強調,構圖設計上的清晰簡
明都體現在他後來更爲柔和抒情的創作中顯示出一種在技巧上對形式的控制力和在抒情上捕捉意象的敏感性。

描述: 橫貫公路1965
 
由於不滿足於僅僅掌握版畫藝術,徐希不久又在浩瀚無垠的中國藝術產中潛心於中國畫和水彩畫的研習。與此同時,與西方藝
術的接觸也喚起了他全新的、更爲複雜的美學思緒。在視覺空間形式上與中國畫具有不同風格的法國、英國和俄國水彩畫,都
使徐希沉迷和流連。從學生時代起,徐希就開始了融會東西方藝術的探索,在這種將當代西方水彩與傳統東方水墨技法相結合
的摸索中,他逐漸結合了古今東西的兩種抽象技巧而形成鮮明的個性色彩。傳統中國畫表現靜物和風景時的重要特徵是靜中有
動,通過不同物體之間張力關係的把握,以及對表現形式的韻律化抽象技法,來表現大自然的生命力;西方式的抽象則建立在純
粹的形式上,很少追求東方繪畫中各種對主物之間的和諧轉化。在徐希的作品中,特別是他在成熟期描畫的城市風景中,這兩
種抽象技巧和視覺對象,已經融爲一體了。
 
曾任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藝術編輯的徐希,在文革結束後就已經在新中國羽毛豐滿的藝術家羣中確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時
期的創作沒有爲傳統所束縛,而是用法國式的色彩打破傳統中國水墨畫的單色規則,同時強烈的黑白對比仍是他藝術佈局中的
基本協調手法。從中可見其中國版畫的根基,正如那些微妙柔和的暗部處理,體現了他傳統中國畫的控制技巧和內在韻律感。


 
            描述: 掃描0004
                       秧歌 夢幻玫瑰                                     素描
 
生長於南方而一向鍾情於朦朧山水,田園牧歌情調的徐希,注意到中國畫北方畫派的酣暢有力和簡煉明快,從而開始探索另一
種新的協調手法—中國藝術所一向推崇的理想境界—在雄渾的氣魄和纖柔的抒情兩極之間尋求和諧。因此,徐希在有時過於纖
弱的南方風格中結合了北方畫派大膽超常的想像和幾乎是非現實存在的均衡感,既避免了平淡無味,又摒棄了傾向性過於明顯
的藝術說教。也正是 從這時期,徐希創立了自己的畫風。也是在這些年裡,他開始確立自己最主要的題材:美麗的雨景。雨景一
直是中國畫的一個普遍題材,隨季節、時間和地區的變化而在各個畫家筆下呈現出雨景的千姿百態。徐希在這些已有的藝術提
煉中更添一筆,描繪了維也納雨景中蘊含著的抒情音符,紐約城雨景中爍爍閃亮的珠光寶氣,一如他筆下江南雨景中無聲的詩
行那樣,表現大自然的變幻無常和內在情韻。古典中國畫在[雨]題中傳統的[沉思]基調在徐希的創作中被賦予更爲積極的
特徵。
 
這以後的十年,徐希創作的技巧和主題的進展正像他事業的進展一樣不斷突破,不僅雪和夜成了他反覆描畫的題材,而且他筆
下的所有景物都帶有印象主義色彩。雪景和雨景一樣是東方繪畫中的基本母題,常常因南凉北寒,晨降夜落,以及輕盈厚重而
在畫家筆下變幻多姿。徐希畫自阿爾卑斯山、加拿大和西伯利亞的雪景,展示了這些地區獨有的美麗雪景;尤其他對白雪覆蓋下
阿爾卑斯山的表現,優美而明麗,在世界風景畫中可謂獨具慧眼,非凡手筆。
 
除了對題材的開拓,徐希也拓寬了傳統中國畫的主題和技巧。
 
他在西藏之行中完成的西藏寺廟及民俗的組畫,色彩輝煌,水墨酣暢。對僅僅追求[地方色彩]的不滿使除希致力捕捉西藏民
族的內在氣質,和體現在他們那種異域情懷中(對我們而言)獨特的人類形象價值。
 
這些組畫一如他所有的風景畫一樣,表現的是一個藝術家對生命的禮讚。它們不是一些名勝古蹟的純風景畫,而是對自然風物
之神奇美麗、平凡土地之天然韻律的藝術禮讚。徐希寬廣的心懷總是迎接著他所面對的新形象和新的表現形式,他幾乎嘗試了
他所能找到的表現媒體:拼貼、油畫、丙烯畫、樹膠水彩,亦曾作畫於棉布、絲綢、木頭,正如他爲了自己的美學追求,同時運
用了水彩畫的潑墨如瀉和版畫的鐵劃銀勾。徐希的畫風淸新奇巧、渾然天成。他對背景的安排,飽滿而極少留白。他的暗部處
理,細緻而富變化,加之運筆揮墨中的靈氣和活力,都有別於他所吸收過養分的前人,而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 
 
一九八九年,徐希移居美國紐約。他的創作正處於一個頂峰期,並繼續用廣採搏蓄各國藝術的方法抒發他對現實世界的個人印
象和抒情性想像。

                                                                                                            
*
在其描畫紐約的組畫中,他給這座被無數藝術家描繪過的城市
提供一個全新的視點:神祕、靜謐、沉著和多姿多采的內在活力

滿懷對整個世界進行個性化把握的渴望,使徐希的作品滙集了
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香港、中國及美國的各地風
光。將自然界既做爲物質空間又作爲理念現實並對之進行個人
映照的文化傳統,使中國幾千年的藝術建築在主體與客體的和
諧上。西方文化中割裂開來的精神與物質、完美與自然,受制
與自發、古典與浪漫、傳統與當代,甚至本地與外域,已經歷
史性地在藝術這塊[天國]中發現了中間地帶。以陰陽爲主要原
則的道家學說,爲字宙的解說提供了一個張力系統,並引導中國藝術追求精神與物質的結合,尋找陰陽兩極的聯姻。徐希作
品中獨特的水墨技巧,對自然永恆變動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主物體兩極間的和諧轉化,都表現了他對中國藝術所具有的人類
意義的堅信和熱情。正是這樣的追求,使他的藝術給西方觀衆帶來 心靈的震顫和衝擊! 
 
作者簡介:丹尼斯·韋曼( Dennis wepman),美國著名藝術評論家現代蝕刻藝術聯合編輯,經常在出版界紐約《每日新聞報》和
其他定期刊物發表藝術評論,他先後在美國和歐洲出版過十四本有關藝術評論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