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現代水墨畫家劉國松
                                                                                                                                                                                                                                訪錄/洪瓊蕊、曹筱玥
前言
張大千與劉國松,在近代中國美術史的交會點上,各自演出精彩的戲碼。本質上都為突破中國繪畫而努力。劉國松開發新技巧、工具與材料,創
新思想與理論,用現代形式、語彙,猛力撞擊現代人心靈上的視覺張力,卻又能返璞歸真,直達中國[ 天人合一 ]的水墨情懷大傳統上。他創造了
一種既是[中國的],又是[現代的],個人的新形式新畫風,領導水墨繪畫在廿世紀呈現了蓬勃的朝氣,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筆者與筱玥因緣際
會,幸運地專訪到劉國先生,訪談稿整理如下,讓諸方雅正能一睹大師風采。
 
劉國松談大千居士
首先,劉老師談到他對大千居士的觀感:[他的潑墨發展是訪問歐洲時受畢卡索-大千先生,你的畫在哪裡?所激發的。後來,經過香港,回答記
者時說出他的感想:今後我要畫一批我自己的畫。]
 
[張目寒有一次見到我,跟我說張大千上次回國時想見我,但是被他的學生阻擋了,說:[老師!老師!你要是去見劉國松的話,表示你支持劉國
松! ]當時台灣對我的打壓很厲害( 現代繪畫論戰 )。從這話裡,知道張大千那時想見我(1960初)。換句話說,張大千一定是看到我的畫,覺得很
有意思。後來怕傳統畫家對他不滿,他發展潑墨、潑彩後,找出個婉轉的託辭,告訴記者說是我現在老了,眼睛不行了,不能畫細的東西。這
是張大千為人周到之處。]
 
談及到技法與風格問題:[任何一個新技法的發明,一定產生新的風格。張大千的潑墨畫,是將畫紙釘在木板上,搖來搖去。所以,有一種[流動
感],光是潑在紙上的話,只有一種[ 散發感 ],向四面溢開而已,並沒有流動感;沒有流動感,就沒有方向感;但他的畫有流動的方向感覺,這
就是[半自動的技法]。流動的方向,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但流出來的紋路變化,卻都是意外的。]
 
洪:[正是老師說的[可控制的偶然效果]
 
[對!張大千第一次在歷史博物館展覽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叫做<老大意轉拙-張大千終於變了!>,那時候的變,還沒有潑墨,只是
抽象的變。看到他畫的荷花,有些地方不該有的那種點,在傳統看法裡是沒有意義的。那時我已見到他想變的味道了。]
 
這時老師略作停頓,我也默默思索著方才的談話,在腦海裡勾勒出一幅一幅畫壇往事。還原到1963年代前後的藝壇,前輩畫家們的鬥志和激烈
的[現代繪畫論戰]的結果,推動台灣的水墨繪畫,餐向另一層新的領域—抽象表現與技法材料的實驗!這時的老師已經從<為什麼把日本畫往國
畫裡擠?>等文,拉開了[正統國畫]之爭的序幕,接著組織[五月畫會],發表藝術理論文章,鼓吹現代藝術,不屈不撓,勤於實踐,研究技法,
發明了他的[劉國松]紙,[革中鋒的命,革筆的命]。

 *
*
*
太陽的射線                                                                                                                                                                                                                          夜靜雪山空 93*60cm  (局部)

技法的革命

 [最開始,我是搞全盤西化的。畫了一陣子後,發現這樣也不對,於是就提出一個口號說[模仿新的不能代替模仿舊的;抄襲西洋的,不能代替抄
襲中國的。 ] 我覺醒到我們應該要創新:應該要在東西兩大傳統之間截長補短,走出第三條路來。之後,受到中原大學建築系老師和王大閎的影
響。他們批評中國文化大學用水泥做仿古建築的趣味,還有南海路科學館是模仿北京天壇的。材質是水泥的,樣式是木構式的,他們還認為這樣
是做假。在材料學上,有個理論就是用什麼材料就要把那個材料的特性發揮到最高境界,不可以用一種材料去代替另外一種材料。]
 
洪:[這是現代主義的思想!]
 
對!他們說中國的斗拱,看起來很好看,那是因為力學的需要而設計出來的。因為琉璃瓦太重,只有樑和柱子無法承受,所以利用斗拱來分散力
量。現今的鋼筋水泥,承載力根本沒有問題,不需要倒模的斗拱來做假。我聽了後,深深反省自己:我用石膏打底,畫在畫布上,然後用油畫材
料、松節油去沖,使它像中國材料水墨暈染潑墨畫的味道,這不也是在做假嗎?心想:既然要做出中國水墨的趣味,為什麼不直接用中國的紙墨
呢?
  
[所以,又重新回到丟棄了七年的水墨畫。那時,我對大幅的油畫已經能控制得很好了,有我自己的風格。當轉回水墨畫的時候,發現困難重重,
該怎麼弄出自己的風格呢?因此,大約兩年的時間,痛苦至極,跑遍台灣紙廠,買回各式各樣的紙來做實驗。心想宣紙已經被傳統用了很久了,
我就嘗試用別的紙來做。]
 
[老師,[劉國松紙]就是在這樣子不斷實驗下被要求做出來的吧!]
 
是的!你們知道白色紙筋是怎麼來的嗎?我用一種糊燈籠的紙畫畫。有一天,從外頭回到畫室,看到地上有一張畫,畫的反面朝上,畫裡有許多
白線,這些白線好看得不得了,這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燈籠紙裡的細纖維,把墨給擋住了,墨滲透不到背面,就形成白線。我用這種紙畫了好
一陣子,畫畫後翻過來看看,也從背面畫,後來覺得還是不行。
 
[於是,跑了許多紙廠,最後臺灣棉紙廠答應幫我做,但至少一次要訂兩令紙(一千張)才肯做。那時候,我很窮,標了會,訂了兩令,請他們把粗
的、細的紙筋,隨意放上面。我畫完了後,把紙筋撕掉,這樣子上面的筆觸既清楚,白色線條也出來了,而且有粗有細,效果非常好,真正做出
一自己的東西,開心得不得了!]

*
左圖/ 紙筋撕開狀況及紙筋紙
上圖/ 水拓法
 
科學實驗的精神
老師接著說:[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說科學家創造了科學文明,藝術家創造了精神文明。科學家創造科學文明是在實驗室裡不停地實驗,那畫家
在創造精神文明時,不做實驗怎麼可以呢? 我不但實驗不同的墨汁,連水的溫度都有關。開始時,我在洗澡盆裡工作,澡盆裡可以放熱水或冷水
,效果完全不同。加上媒劑-松節油後,又產生各種不同的效果,再相繼衍生加入其它媒劑,這樣排列組合起來就很多了。濃墨、淡墨、溫度、媒
劑,加起來不勝枚舉。有時,為了增加墨的浮力,放入鹽巴,提高水的密度,減少墨下沈的機會。這樣不停的實驗,花了很長的時間。]
 
洪:[老師,在世界的名人畫典中,都將您指向20世紀現代中國水墨繪畫的創新派領導人。(註:1976年蘇立文著《中國美術簡史》A ShortHistor
y of Chinese Art。)而1988年,紐約市古根漢美術館的[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您也是唯一被列入的台灣畫家,現在更有人譽稱為[現代水墨畫
之父],想請問您認定目標勇往直前的魅力,這股活水源頭從哪裡來?或背後的支撐力如何?]
 
[我從小就有不跟命運屈服的個性,所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時,那些捍衛傳統國畫的人,打擊我們現代繪畫的程度,是非常厲害的,那對我都沒
有太大的衝擊。我一直有這麼一個感覺,畫家若不夠強的話,出國絕對是條死路,比如秦松也是。 那時候他得了個榮譽獎, 但到了美國之後,就
比較落寞。吳昊不出國,現在做得很好,但若是他出國,說不定也如此。所以,要看個人的個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才最好。]
 
筱玥說:[老師到哪一國都ok!]老師謙虛地說:[呵呵,不!因為我從小磨鍊出來的,適應能力比較強。說個笑話,我結婚時,告訴我太太說我可
能一輩子是個窮畫家。我覺得自己沒有背景,一個人孤伶伶地在台灣。你想那時顧福生、彭萬墀,他們出國時舉辦展覽,都很成功,幾乎全部賣
光,而且重訂。當時,我根本沒想到將來成大名,也從來沒想到要出國。所以,每一個人遭遇不一樣,其遭遇對將來的發展有所影響。我從中學
就立志要當畫家,把它當做一番事業、一椿理想來努力。但做得成功不成功,沒有把握,只有堅持做下去。]

*
風與雪共舞-西藏組曲二十二  2001年                                                                                九寨溝系列  2004年
結語
 時尚各門類,莫不魚集龍門下,登者化為龍,有幾?劉國松水墨繪畫的造詣,已臻[天人合一]的意境,被譽為[現代水墨繪畫之父]。由諸多小故
事,明證其[畫若佈奕]的神變。現代水墨繪畫經由他的引導,必將花團錦簇,展延無限。如詩經[螽斯]篇: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